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促成了其词学 “正宗”与“变体”的确立

2019/9/2 23:24:16   字体:

岳淑珍撰文《明代词体正变论》指出,词学史上的“正宗”与“变体”范畴亦如“婉约”与“豪放”一样,是在明代确立的。实际上,宋代从苏轼豪放词出现以后,词坛上就开始了关于“正宗”与“变体”的论争,有时甚至争论得还非常激烈。但这时期,这对词学范畴始终没有被抽象出来。到了明代,宋词创作已经被沉淀了百余年以至几百年,明人进行词体创作时必须面对宋词这座词学史上的创作高峰,再加上文坛上复古、辨体思潮的兴盛,明人对宋代已经开始争论的这一词学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讨,最终使“正宗”与“变体”这对词学范畴得以确立。纵观明代词学中“正宗”与“变体”的确立过程以及词学家对其内涵及概念的阐释,可以说与明代诗学中的“正变观”呈现出积极同步的互动关系。明代诗学从前期高棅初步确立“正变观”到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等人表现出鲜明的“崇正抑变”诗学观,再到后期李贽、袁宏道等变通的诗学观乃至许学夷既主“正体”又不否定“变体”的诗学辨体观;而词学“正变观”几乎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陈霆、张綖用宋人的“本色”内涵,张綖超越宋人提出“以婉约为正”的观点,到王世贞提倡的“崇正抑变”观,再发展到卓人月、孟称舜不以“正变”区分词之优劣的词学“正变观”,明代之所以能够确立“正宗”“变体”的词学范畴与其繁荣的诗学辨体理论密不可分。 


摘自《河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