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论乡村振兴中的民间信仰文化自觉——中国菇民区核心地带村落40年变迁考察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19年第1期 栏目:学科前沿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1.87MB
本文作者:张祝平
责任编辑:刘姝媛
关键词:民间信仰;村落变迁;文化逻辑;农耕文明;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张祝平(1975—),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民间信仰与农村社会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状况研究”(项目编号:16AZJ007)的成果。


〔摘要〕中国民间信仰的流变与乡村社会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全无教派的宗教文化现象,内蕴着“敬畏自然”“崇德敬祖”“济民利国”的价值取向,一度成为乡村民众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并与国家意志相协同在总体上形塑着农耕社会的文化品格,在村落共同体联结和激发社会活力中常常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力量。面对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洪流的涤荡,乡村传统文明的物质形态已然处于濒危状态,而传统民间信仰几经沉浮却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复兴景象,与乡村政治、乡村经济交织互渗,依旧叙述着乡土的故事,传播着乡土的情感,持久维系着农耕文明的观念形态,不断为凋敝的乡村生发出文化的想象空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发展观,其首要在于对乡村价值的真正理解和认同,关键在于乡村社会精英的培育与再造,背后都离不开乡村文化兴盛的支撑。中国菇民区核心地带村落——X村的乡村建设实践表明,村落保护与建设是从人们对自身文化的重新认识,回归和提升农耕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乡村生活方式新样式开始的,其文化实践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村落传统信仰的复兴上,而这种源于民间生活、祖祖辈辈相承的信仰习俗恰是激发传统村落生机、涵育乡村精英再造机制、助推现代文明反哺和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的一种重要方式。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9.01.007


PDF软件下载:①福昕PDF阅读器V9.2.1.37538专业版(71.5MB)   ②福昕PDF编辑器V10.0.230.36254(92.8MB)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