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蔡磊(1976—),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村落研究、民俗学研究。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手工业与村落共同体——近代以来房山沿村荆条编织业考察”(项目编号:11YJC8400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筐业、市场与村落共同体变迁”(项目编号:20110491207)、国家留学基金(证书编号201406275016)阶段性成果。
〔摘要〕关于中国传统村落的共同体性质一直存在争议,共同体肯定论者认为中国村落具有村级的自治组织,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互助和合作,是紧密内聚的村落共同体。共同体否定论者认为中国村落缺乏边界,村民间的合作多建立在合理打算基础上,村民对村干部缺乏真正的认同和信任,中国村落只能称之为生活共同体,而不能称为村落共同体。超越二元论派则认为中国村落内部合作与冲突并存,村民既是追逐个人利益的小私有经营者也是互助友爱的共同体成员。宗族、神明信仰、水利、防卫和治安、生产生活互助以及村中公共事业被看成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联结的重要基础。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