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立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 〕本文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 2016 )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通过分析淮河流域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因素,发现过去搞工业化发展不仅 没有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而且带来诸多新问题,意味着传统工业化建设并不适合这 里.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新一轮工业化发展,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的制 定,结合淮河流域过去作为中国农业核心区和“中国文化的中原”等情况,以及淮河人喜 欢干、也能干好的社会实践,发展高科技支撑的农业生态文明与文化基地、文化休闲、文 化产业等以文化为主的现代产业与事业,可能是淮河流域未来发展所应走的道路.淮 河流域的发展要上升到国家规划的层面,通过对于整个流域的顶层设计,使这块曾经的 文化圣地在新的建设中重获新生,由落后之区变成农业生态文明与文化的创新基地,从 而与周边“工业高地”相互补.过去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经济学者,老是从一般工业化 发展路径去考虑淮河流域的发展战略,今天看来是有问题的.
DOI : 10. 3969 / j. issn. 1002-1698. 2017. 11. 013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