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文军( 1969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理论等;
田珺( 1991 —),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 马克斯韦伯中心( écoleNormaleSupérieuredeLyon , CentreMaxWeber )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 院社会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身体社会学、城乡关系研究等.
〔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13&ZD043 )、 2017 年度上 海市教委科 研 创 新 计 划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类 重 大 项 目 “社 会 转 型 的 中 国 实 践 与 转 型 社 会 学 的 建 构” ( 201701070005E00041 )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当前存在某种以“污名化”的方式来诠释“农民工”艰难生活与生存状态的 倾向,这既不利于“农民工”问题的真正解决,也影响了这一群体主体性与权利意识的形 成.污名化及其破解构成了现阶段“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但既有单一维度的污名化分 析难以完整地把握农民工群体的污名化建构全貌,也无法为“农民工”污名的消除与该 群体生活境遇的改善提供有效借鉴.因此,构建以“身体—话语—权力”为分析中轴的 多维分析框架,有助于从不同层面剖析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污名化建构及其维系方式. 在此基础上,为有效消解“农民工”的污名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维护其生存与发展权利 提供对策建议.
DOI : 10. 3969 / j. issn. 1002-1698. 2017. 09. 015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