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庆彩( 1971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公共治理、环境政策与法律;董茜( 1972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离退休工作处,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董军( 1971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伦理、科技与社会.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 社 科 规 划 项 目 “环 境 型 邻 避 冲 突 治 理 的 政 府 责 任 及 其 实 现 机 制 研 究”( 15YJA810008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邻避冲突及其治理--基于环境正义视角”( 13YJAZH014 )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传统维稳式群体性冲突的治理模式,以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采取封闭式决策与自上而下的宣教模式,以压制对抗、以权代法的思维处置冲突,压制了社会活力和公民自主性,难以满足公民意识觉醒、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需要.而花钱买平安、法不责众、妥协退让等息事宁人的维稳式治理,又强化了通过扩大事态、抗争获利的社会认知模式,使群体性冲突的治理陷入困境.超越困境,首先,借鉴多中心治理中的“平等参与”“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理念,避免社会治理权力的政府垄断,建立一个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协商合作的治理体系.其次,从信息发布、利益协调、防范预警、及时回应与学习反馈等方面重构治理体系.最后,以激励与约束相匹配、权责利相统一为原则再造群体性冲突事件善治的实现机制.
DOI : 10. 3969 /j.issn. 1002-1698. 2017. 07. 017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