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刘洋撰文《中国市场转型与现代化理论:经济思想史争论再审视》指出,对中国市场转型的理解应该放置于国家能力建设的历史脉络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没有采取和资源禀赋结构相一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而是将资源投入机器工业等资本密集型部门,最大限度地将投资投入重工业,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发展战略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不仅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更为深远的是由此有效实现了国家整合,大大增强了国家能力。但是,单纯依赖国家能力无法实现经济发展中人均工作日劳动报酬的提高,这就导致虽然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却不明显。在这种情形下,必须探索如何构建一种既保证中央权力集中,又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治理体制。而中国市场转型的实质正是国家通过分权来实现治理体制转型。一方面国家积极培养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创造;另一方面,国家借助分权行政体制提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保持在组织人事和财政方面的权力集中,这种“集权—分权”的治理体制保证了国家能够将意志力转化为行动力,既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集中,又能够发挥地方的创造性。这种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既为构建具有主体性的现代化理论奠定了深厚实践基础,又深刻启发人们正视现代化道路的多元性。
摘自《开放时代》2025年第1期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