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伦理是以人类为主体的伦理


2025-03-03    字体:

   程海东、胡孝聪撰文《“人在回路”的道德机制:机器人伦理实践的新路径》指出,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拓宽,机器人伦理问题将对我们现有的道德和法律框架提出更大的挑战。机器人伦理是以人类为主体的伦理,侧重于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中的伦理问题。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伦理的研究焦点之一为人机共生伦理。而“人在回路”的道德建模策略,通过一种动态的、持续的方式,旨在完善机器人的道德准则,确保机器人的决策符合人类的道德原则。在准备、建模和应用机器人道德建模的各阶段,人类的参与可以增强人类对机器人的信任,并有助于降低机器人的道德风险。“人机关系的未来将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人机一体化的理想状态是人类与机器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和谐共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不应该将机器人看作是脱离人类的“他者”。在这个“回路”中,人类和机器人都占据着特定的位置,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由此看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伦理实践并不是要设计出与人类一样的伦理主体,而是要让机器人在与人类的交互中实现伦理对齐,以此助力人类的伦理实践,实现人类与机器人的共生共进。 



 摘自《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第1期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本刊各学科邮箱: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 2025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