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玄释之道:中国佛教本体诗学的二重本原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25年第2期 栏目:学术探索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1.54MB
本文作者:刘运好
责任编辑:李本红
关键词:中国佛教;玄释之道;本体诗学;二重本原

作者简介:刘运好,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魏六朝佛教诗学研究”(18AZW006)的系列成果。 


〔摘 要〕以佛教哲学为理论切入点,从精神本体的维度上考察,即可发现以玄释之道为生成本原是中国佛教本体诗学的基本特点。藉道家本体之道,比附佛教哲学本体,是中国佛学的民族特点。玄学和佛学的相互振荡,使哲学上的“本无”论,内化为思维方式,外成于文化思潮。不仅影响了名教与自然、玄学与佛教合一的思想倾向的形成,也影响了两晋玄言清谈由“悬河泻水”到趋于宁静优雅的转变,而且推动了玄言诗由道家之言趋于会合玄释之言的转变,直接导致了“以玄对山水”的审美心态发生转向。文学创作也由“体物言志”的写实走向“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的空灵。如果仅从本体哲学上考察,佛学由“本无”抽绎的“自然”论,玄学由“本无”衍生的“道神”论,则是最具诗学意义的理论命题。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5.02.004


上一篇:朝鲜半岛儒释道三教和合

下一篇:没有了!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本刊各学科邮箱: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 2025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