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中应构建面向大众的话语形态


2025-02-07    字体:

邱耕田撰文《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及其构建——基于发展哲学的视角》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大众话语主要是指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日常生活话语,是对人民大众在现实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体而言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追求发展的一整套话语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大众形态直接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具有广泛性、多样性、易变性、口语化较强等特征,其语言风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更为朴实易懂。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的话语表达,这是由我们党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和人民立场所决定的。我们党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政治逻辑。为了体现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主体性,为了组织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形成关于现代化实践的历史合力,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中构建面向人民大众的话语形态,实现由理论话语(包括学术理论话语和政治理论话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化。一是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宜”使用他们的语言,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既能出现在电视报刊上,又能出现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集市码头等地方;二是要结合人民群众的主观喜好,运用生动活泼、多样有趣的形式特别是新媒介进行传播表达;三是要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事说理”,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和认知中得到阐发和表达。



摘自《哲学研究》2024年第11期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本刊各学科邮箱: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 2025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