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力撰文《经济学的演化模式:分类与评析》指出,未来的研究应构建系统的经济学时空演化模式理论。第一,厘清和归纳有关经济学发展各个方面的“典型化事实”,界定和明晰相关概念,从而能够利用这些事实验证各种演化路径和模式,澄清相关争议。为此应当积极吸收学科史、组织史和教育史相关史料,充分利用各种文献资源和大数据,构建相关的数据库,并积极运用各种新兴的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工具。第二,对识别出的各种典型化事实展开理论和逻辑分析,深入考察经济学背后的演化动因和演化机制。为此,一方面,引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研究进路,利用其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观和史观来解构传统的经济思想史观,消解传统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的分歧,从而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揭示经济学演化的各种动因;另一方面,引入科学知识经济学(ESK)的研究视角,借助经济学学科自身的分析方法、思想概念和理论学说,特别是有关经济发展、经济周期和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经济理论,考察经济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经济学作为一种知识的具体演化机理。第三,将经济学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系统的经济学演化模式理论。这不仅需要打破传统的“西方中心论”编史进路,建构全球经济思想史,而且也需打破盛行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研究框架,从更为广泛的知识论角度来理解经济学的时空演变。
摘自《学术月刊》2024年第12期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