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志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唯实》杂志副总编辑。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研究”(23BKS10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物质和精神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动态平衡。物质贫困虽然从整体上决定精神贫困,精神富裕却并非物质富裕的必然结果。从城乡关系意义上说,精神贫困是人类现代性的消极后果,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表现出“城市病”或“乡村病”等典型症候。而作为消除精神贫困、解决城乡精神文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破题之举,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创新性发展的产物,也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价值旨归。它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以“物”支配“人”、人的发展从属于资本的资本至上逻辑,并因构建城乡交融互哺的精神生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劳动—资本”关系的辩证统一而创造了城乡精神文明新形态。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4.09.007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