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国民,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史学研究。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卓越项目“魏晋庄子学研究”(20230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所谓融贯性的诠释原则,即解释者以整体统一性的意义,会通或建构文本及其作者的思想体系,这有存在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庄子》是复杂的文本,其作者包括庄子及后学与其他学派的人;其作品是从战国到秦汉之际庄子学派的著述汇集;其内容以庄子思想为主,也杂入其他诸家的思想;其叙事说理的方式以寓言为主,“得意而忘言”;其文章的风格是“诡幻怪”;皆造成了《庄子》文本异质性、歧义性的结果,从而给解释者之融贯性诠释带来更大更多的困难。这也有积极性、建设性的因素,即有利于解释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建构统一的思想体系。郭象《庄子注》是一部影响深巨的诠释性哲学著作,严格遵守融贯性的诠释原则,以整体统一性的“庄子之意”,贯穿全书各篇之解释的始终;这一方面是郭象完全性的前把握与庄子文本互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郭象创构的一种新的玄学体系的产物。郭象之融贯性的诠释,与庄文之义、庄子本意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故他运用了“似之而非”“寄言以出意”“迹与所以迹”等解释的策略而加以消解。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4.03.018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