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牛淑贞,历史地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清代灾荒史。
〔*〕本文系黑龙江历史文化工程专项项目“通商口岸与近代黑龙江的城市和区域发展”(03YB15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近代,中日俄(苏)三国所控路港系统以铁路建设为核心手段对东北北部腹地展开了激烈竞夺。俄(苏)为中东路建给养铁路支线的努力,因中日两国的反对等原因收效甚微,但是,松花江与中东路实行联运,以及中国自建的呼海铁路成为中东路给养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东路给养线不足的缺陷,减缓了俄(苏)路港系统衰变的速度。即使这样,九一八事变前,中东路西线腹地还是受到了数条因借款关系而变成南满路给养线的中国铁路一定程度的切分。中国所建铁路因缺乏优势吞吐港等原因成为南满、中东二路的给养线,尤以南满路受益更大。九一八事变后,中东路东线与南线腹地又受到日本新建的吉会铁路—朝鲜北部诸港系统更严重的切分。总之,在中日路港系统的合力打击下,近代俄(苏)在东北亚的路港系统不断衰变,极大地改变了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政治经济格局。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3.10.012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