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宏,博士,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张向达,博士,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生性财政支出的社会安全治理效应测度及其提升路径研究”(19BTJ04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建基于人们认知和判断的危机意识,既是危机传播所必然指向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危机传播策略的基本依据。基于能力和认知的局限性,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存在各种偏差是一种常态,而依照风险的主观性、个体认知策略并结合危机传播情境,可将其归结为可及性偏差、代表性偏差和锚定性偏差三个基本类别。公众风险感知既是其危机意识的外在形式,也是推动危机意识演化发展的直接原因,而危机传播与危机意识的潜隐式互动,始终伴随着公众风险感知偏差的强化与放大、颠覆与改造、重构与整合、扭曲和漂移。为此,在危机情境或危机事件中缩减公众风险感知的偏差,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等公共部门的风险沟通能力、推动媒介回归社会裂缝机制修补者角色,以及公众科学素养的持续提升。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2.10.006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