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建平,哲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哲学与美学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19ZD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传统社会,老年人是权威的象征,也是年轻后辈生活经验、文化习俗和道德价值上的启蒙者、驯导者和裁决者。数字时代呈现出技术年轻世代化、价值年轻世代化和话语年轻世代化的趋势,年轻世代不仅是网络和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主体,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话语的创建者,他们建构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文化。“后喻文化”时代的“泛视觉”转向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剥夺了年轻人思考、批评、创造的能力,年轻世代与中老年世代对话的缺失使得中老年世代沦为“数字难民”。年轻世代应跳出中国文化传统视野的局限,从人类文明的视角来观照、辨析、反思自身,我们要以“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理一分殊”的跨文化思想等普遍性的价值重铸青年新人格,通过历史意识的重构引导年轻世代形成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和文化自信,并通过“数字反哺”来重构健康平等的新型代际关系。打破“信息茧房”和圈层限制,在与不同代际的交流中获取教益,创造新人格和新文化,这是“后喻文化”时代年轻世代的重要使命。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2.01.011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