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钱建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宋朝政府诏求“遗逸”,其主要政治用意之一,是在科举取士之外,搜罗文、行兼备之士。士人在学术上、文学上的才能,是宋人所谓“遗贤”最重要的精神内涵,也是士大夫在搜访、推荐“遗逸”时,尤其要属意之处,也是朝廷循名责实,复核、考察“遗逸”,并决定是否命之以官的最重要的硬性条件。才学与著述,往往是联系举主与被荐者最重要的纽带。宋代的一些士人,特别是屡试不第的士人,在退处之后,仍然与士林保持良好的学术互动与文学交游,甚至会主动遴选作品,编辑文卷,选择时机,审慎有度地向政治上、学术上、文学上志趣相投的当世闻人投献,以希荐举,或提升自己在士林中的声望,原因即在此。宋代隐士之投献,在时间上往往与荐举遗逸前后相续,从而与名公品题、名公荐举、中书审察、诏书任命等,形成环环相扣的一个流程。在此流程当中,投献的作品会经由多种渠道,以各种文本样式,反复被传写、品题,其独有的内蕴、价值与风格特征,会被逐渐辨认、认知,并为士林所认可。由此看来,宋代隐士之投献,对于促进其作品在当代的经典化,对于名篇、名作的生成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2.01.008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