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冯贤亮,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江南区域史研究。
〔*〕本文系青浦-复旦江南文化研究院“明清以来环淀山湖地区的社会与文化研究”项目(202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生活环境被深入开发,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乡、民间与官方等的环境感知、水利运作以及灾害应对等呈现出颇为复杂的态势。水利失修、治水荒废等的地方性表达与批评,层出不穷。水利的核心要义,一如明代吴江人沈概括的那般,“东南民命,悬于水利,水利要害,制于三江”。而且由于太湖平原地区水流纡迴百折,其患在“塞”。水乡环境的这些经验认识,表达出地方环境问题以及水利工作的关键。不过,因地理环境差异、水域分布不均衡而导致的公与私的社会分界、利益争夺等问题长期存在,构成环境规复与水利建设的很多阻碍。但从国家与社会的视域出发,发展水利事业,符合国家与地方共同的利益追求。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1.10.017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