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财政学理论、中国财政史;张晓凯,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财政史。
〔摘 要〕“量入以为出”是著名的“商周之变”中制度革新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治国理财的实践意义和思想价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理财原则之一。运用财政学中的政府收支均衡理论和财政史研究常用的“历史叙事方法”(historical-narrative method),同时借鉴训诂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对量入为出法则的生成起点和背景、古文献的来源和考据、观念的形成和体制建构、发展的线索和逻辑、治国实践中的政策检验和比较,以及深刻的思想史内涵等作出较为细致的阐释。可以判定,“量入以为出”是周人对后世中国人下达的“行政命令”,其所倡导的将财政置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上和对财政征收有所约束的精神,构成财政学理论中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解释模型,值得今天的人们继续传承和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探索。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1.04.009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