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焕龙,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汉淮南国历史文化研究”(sk2017A0519)成果之一。
〔摘 要〕依芮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视角,文明时代3000多年的淮河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唐宋为大致分界,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历史阶段。前期自春秋战国至隋唐,约1600年历史,又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汉淮南国时期和魏晋三个时段。在前期历史阶段,淮河文化大传统以其多元思想成果与独特的人文精神,引领淮河文化走向辉煌。然而,两宋以后到近现代,淮河文化的“大传统”逐步衰落,民间文化“小传统”逐步成长壮大,最终一枝独秀。淮河文化“衰落”的过程是漫长的,蜕变的原因是复杂的。现阶段淮河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文化扶贫、文化产业、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层面。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1.02.002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