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试图用目的论的历史哲学论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但最终陷入到了理论的困局之中。这一困局集中表现在看似离题的关于世界是否被创造的讨论中。马克思随后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也是企图突破困局的一种尝试,但并不成功。这些都说明,目的论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是不能相容的。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目的论;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必然性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7.01.016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