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这组笔谈集中反映了青年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通过《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欧洲历史研究,初步开始自己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过程。深入追问了青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颠倒主谓关系里的市民社会的含义,也梳理了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复杂思想关系,为进入马克思下一步的经济学研究理清了思想史线索。
一、马克思哲学思想第一次转变的来源与逻辑
作者简介:张一兵,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化马藏工程”(18JJD710003)的阶段性成果。
二、重审《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完成第一次思想转变的过程与实质
作者简介:张福公,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马克思工艺学笔记的翻译与研究”(18ZXC002)的阶段性成果。
三、重思青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转变
作者简介:刘冰菁,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市民社会”概念内涵再考察
作者简介:孔伟宇,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0.09.011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