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君子”作为一种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就人性论基础而言,君子观念既可以建基于人性善论,也可以从人性恶论出发。以人性善论为前提,成为“君子”意味着“由君子之道行”,而以人性恶论为前提,成为“君子”则意味着“行君子之道”。无论是“由君子之道行”还是“行君子之道”,都离不开具体的行动工夫,二者的区别在于,“由君子之道行”偏向的是人们发掘自己的“君子之端”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君子是由内而外的“推致”而成;“行君子之道”更加强调要人们只有遵守了社会礼法的规矩,才能够成为“君子”,这是一种“约束”意义上而造就的“君子”。作为一种“符号”,“君子”的本质意义在于人格理想的信念,这一信念,既是对于优良品性的信念,也是对于现世人生的乐观信念。在一定的政治社会里,“君子”是共同体优秀而杰出的成员,既能担负引领社会前进的职责,也是共同体成员的楷模与榜样,“君子”也因而具有了政治哲学的意义。
[关键词]君子;人性论;工夫论;信念论;政治哲学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