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第三种声音:1930年代国粹电影的生态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20年第7期 栏目:学界观察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794.07KB
本文作者:袁庆丰
责任编辑:李本红
关键词:旧市民电影;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国粹电影

作者简介:袁庆丰(1963—),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193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有新、旧之分,宣扬抗日救亡、为弱势阶层发声的左翼电影属于新电影,这是学术界多年来的公论。但研读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1938年之前的电影文本就会发现,新电影还包括有条件地抽取借用左翼电影思想元素以扩大市场份额的新市民电影,以及既反对左翼电影激进的社会革命立场,同时又反对新市民电影侧重都市文化消费的国粹电影。国粹电影生成于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大背景下,在对待传统文化大是大非的态度上,摒弃了以往旧市民电影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取用原则,代之以选取优质资源,试图在新时代潮流中为故邦找寻家国一体的立身之本、确立强健民族新生命脉动的努力。作为第三种声音,国粹电影不仅即时进入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电影多元化的新一代话语编程体系,而且成为其结构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0.07.018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本刊各学科邮箱: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 2025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