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淑娟,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理论。
〔*〕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6BMZ003)、辽宁省2018年创新人才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质是“民族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了基本的政治框架和稳定的想象空间,具有了国家形式,但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建设进程的终结。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时间内,对中华民族作为政治文化共同体在实现民族凝聚、国家统一和社会动员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的认识存在不足,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伸的一个层面,以思想状态存在的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定程度上被虚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也因此未能持续跟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回到人们的政治视野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再次被强调,国家层面着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更要以历史积淀为基础,从具体细微处着手,实现各族群众自下而上的认同。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9.09.016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