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季康,历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史。
〔*〕该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近现代江苏儿童教育环境的历史变迁研究(1840-1949)”(项目号:2018SJZDI1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上半叶,随着近代各种国际性组织的出现,儿童保育成为一些国际性组织所关注的领域,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国际性规范。1917年,苏俄政府甫一成立,即确立了儿童保育事业的两条原则:儿童由国家培养;对妇女与儿童进行保护。尽管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相异,但近代其他部分欧美等国政府在儿童保育政策方面也同样有很多进步创造。除了政策设计,在实际措施层面,中国学者对于欧美等国政府的做法亦有引述。大致可为保育的具体方法与儿童保育机构建设两个方面。各国政府从儿童出生阶段就开始进行了保育准备,此外,通过各类儿童保育机构,实施对儿童的系列保育措施。20世纪上半叶,欧美等国在儿童保育机构的建设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一些欧美国家的儿童保育机构起步较苏俄更早,其名称及发展也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大规模的建设,近代儿童保育机构在欧美各国逐渐兴盛起来。伴随着近代幼教思想的东渐,这些政策与措施被中国学者所引述,丰富了近代幼教思想的内涵,推动了近代幼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9.06.016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