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蔡昱,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生命哲学与医学伦理;龚刚,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经济与宏观经济学。
〔摘 要〕人的弱点是“畏死的恐惧”。“畏死的恐惧”包括“物质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和“社会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人的境况也具有两重性,即被畏死的恐惧摄住了的“生存性境况”和超越了畏死的恐惧的“生命性境况”。我们以“畏死的恐惧”为框架重新疏理、解释并发展了阿伦特所描述的古希腊的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及近代以来的“社会”中的人的境况。研究发现,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制造“生存必须性的胁迫”而使得人类被畏死的恐惧摄住,从而被封闭在生存性境况中。人类超越“畏死的恐惧”,将其所处的生存性境况提升至生命性境况的路径是节制欲望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9.06.007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