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视域的偏离和重合——徽学与中国文学关系论略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19年第4期 栏目:学术史谭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859.19KB
本文作者:耿传友
责任编辑:陶婷婷
关键词:徽学;文学;日常生活;文体意识

作者简介:耿传友,文学博士,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安徽博物院藏珍稀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18BZW089)研究成果。


〔摘 要〕由于早期从事徽学研究的主要是历史学学科的学者,徽学自然而然地被归属于历史学学科,文学研究被看作是徽学研究的陪客。进入21世纪,持徽学为综合学科观点的学者逐渐多了起来,徽州文学在徽学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但也只是配角。实际上,徽学与中国文学的联系远比一般理解的宽广得多,除了作为交集的徽州文学外,它们还共享文献资料,具体研究上亦相互渗透和相互印证。近年来,关注日常生活成了徽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二者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契机。文集、笔记、小说等文学资料常常被作为平面的徽学研究资料使用,其实不同类型的文献载体有不同的创作目的和表达方式,利用它们从事徽学研究时,需要关注其文体属性,明确清晰的文体意识是提升徽学研究水平的内在需求。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9.04.017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本刊各学科邮箱: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 2025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