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新汉,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价值论。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价论视域中的社会自我批判”(14BZX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意志的中文和英文词源都把意志与行为相联系,劳动从理性和非理性因素方面奠定了实践意志的基本内涵。社会自我批判中的两个环节“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作为“头脑的激情”和“激情的头脑”,分别属于意识和物质两个范畴,“一身兼二任”的实践意志就成为由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中介。在“批判的武器”中,随着国家权威批判活动和社会民众批判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入,形成具有方向和引导作用的目的、调控社会主体行为的方法和使意向转化为行为的决定。“武器的批判”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批判客体中人的反抗以及理性与意欲之间的张力变化等对意志软弱的产生发生作用。在人民主体作用的推动下,不断地坚持“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之间的相互转化,使主体在对目的和方法等理性因素的“确信”中克服意欲和情感的逆向转化,这是社会批判中锤炼实践意志的根本途径。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9.04.002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