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戚涛,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文学理论。
〔摘 要〕本文运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性格理论,结合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观点,探寻梭罗话语背后被遮蔽的生成机制,找出其针对的主要问题,及背后隐含的策略体系和身份利益,论文主张梭罗的话语实践与环保问题并无切实关联,而是他在现代化背景下,面对自身的身份困惑,对当时流行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文雅传统的一种反拨,在其超然型性格的影响下,他采取需求最小化、独处、禁欲等策略抵御这些话语的压制,在批判他人唯利是图、耽于享乐、精神空虚的同时,为自己塑造了一个“生活简朴、内心丰富独立的成长中哲学家”的优越身份,并通过对古典哲学家怀旧式的内投射使之合法化。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