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当代儒学、哲学人性论、宗教哲学。
〔摘 要〕整个后新儒学的一个哲学向度是反本质主义、反主体主义,是以“存有三态论”来取代“两层存有论”,它在整个结构上,不再是以“内圣”开出“外王”的问题,不再是以一个“理论的逻辑次序”去决定一个“历史发展次序”,而是强调必须经由一个“实践的学习次序”,去重新调节,所以说不是如何从传统开出现代,而是在现代化的学习过程里面,重新让传统的意义释放出来,以此思考的时候,哲学可以是一个治疗学,当然是一个实践的哲学,中国哲学的研究,就是要在省察中延续、在批判中瓦解、在承继中创造,就是要多元而一统,对话而交谈,交谈便须得容纳各种声音,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该要互通,中国文化更要成为全球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