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添翼,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哲学、马克思早期思想。
〔摘 要〕法国大革命以来个人原则的盛行引发了德国思想界的重大变革,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体系进行颠覆,通过预设类本质与共同体的同一,既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也造成了人的绝对化,马克思、施蒂纳在展开正式的思想论争之前,都曾对费尔巴哈哲学加以反思:施蒂纳率先以精神哲学的论证方式,暴露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唯心论内涵,马克思拒绝从实在论角度对个人进行的过度理论抽象,据此,可以考察马克思对施蒂纳进行批判的政治哲学立场,马克思认为,施蒂纳用自利原则所论证的“唯一者”,在本质上仍是对费尔巴哈思辨幻想的继承,个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本质,是祛除精神哲学信仰、超越利己主义者联盟以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前提。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