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宜民(1975—),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语言学.
〔∗〕本文是合肥市 2015 年社科规划课题“软环境建设下的合肥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研究”和 2014 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140)的成果之一.
〔摘 要〕从跨文化角度来讨论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不多,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本身分属两种异质文化,佛教跨文化东传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冲突,为了适应中国文化,佛教跨文化传播策略经历了漫长的依附、抗争和融合过程,最终在文化形态、修行方法和政治上实现了中国化,表现出明显的入世性、儒学化特征, 中国佛寺名称极好地体现了佛教与中国的自然、王权、儒道思想和语言符号的融合,具有明显的孝亲、忠君、爱国的儒家入世精神,但是,中国佛寺名称并未引起研究者们重视,以中国佛寺命名为切入点的佛教中国化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和藏传佛教寺庙的名称,说明了来自于异质文化的佛教如何适应中国的自然环境、儒家孝道、家国观念和语言习惯,最终形成了佛儒融合的中国佛寺名称。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