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已公开个人信息刑法规制的边界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23年第3期 栏目:学术前沿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778.02KB
本文作者:姜涛 郭欣怡
责任编辑:邹秋淑
关键词:已公开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识别性标准;法益论;类型化公开标准说

作者简介:姜涛,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郭欣怡,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的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构研究”(21&ZD2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欠缺合理界限,司法实务中的部分裁判不仅对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属性、范围和体系地位定位错误,而且忽视信息公开场景的不同,未对相关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刑法保护已公开个人信息的边界是一个综合性的存在,涉及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保护目的和具体方案等三方面问题。在保护范围上,基于“可识别性”的界定标准以及“信息状态”的分类依据,已公开个人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下位类型,其范围应划定为完全对外开放的个人信息。在保护目的上,刑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应理解为个人法益,即个人信息自由与安全,对已公开个人信息案件的处理不能脱离法益论的指导。在具体方案上,提出“类型化公开标准说”,已公开个人信息案件内部应当分为非法公开、自愿公开和强制公开三类,并应分别从违法性认识、信息控制权范围以及利益衡量这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此外,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背景下,对相关案件的处理更应当重视与前置法的衔接。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3.03.009

PDF软件下载:①福昕PDF阅读器V9.2.1.37538专业版(71.5MB)   ②福昕PDF编辑器V10.0.230.36254(92.8MB)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