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炎才,历史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摘 要〕伴随民初政治鼎革,社会深刻裂变,道德危机空前严重,畸形人格触目即是,而学生群体首当其冲。为改造学生畸形人格,部分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文章,努力尝试培育和塑造学生新人格以重构近代国民精神。他们揭露和批判了重物质轻精神、重知识轻实质、重职业轻人格等学生道德堕落思维,认为共和危如累卵亟需合乎时代的学生新人格,系统诠释了学生新人格必备的基本理论要义,如人格概念及其所应具备的科学理性思维、共和道德素养和必备学问才识等。为实现前述目标,他们欲藉强化学校教育职能、矫正畸形教育理念、树立正确人生哲学、增强个人与社会互动、知行合一以身示范等来加以综合推进。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1.06.016
《学术界》杂志社地址:
安徽合肥南二环与马鞍山路交口加侨广场C座12楼1205-1211
电话:0551-63422973 63418274
传真:0551-63418274
邮编:230022
综合: xsjzzs@163.com 哲学: xsj_zhx@163.com
政治学:xsj_zzx@163.com 法学: xsj_fx@163.com
经济学: xsj_jjx@163.com 社会学: xsj_shx@163.com
文学: xsj_wx@163.com 历史学: xsj_lsx@163.com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