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跨主体性的能力 - 从“畏死的恐惧”看跨主体性何以可能

《学术界》杂志(月刊)(ISSN:1002-1698 CN:34-1004/C) 期数:2021年第2期 栏目:学术探索   字体:
本篇全文:PDF格式 568.25KB
本文作者:蔡昱
责任编辑:汪家耀
关键词:跨主体性的能力;跨主体性;跨主体性的个体;主体间性;畏死的恐惧

作者简介:蔡昱,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与生命哲学。


〔摘 要〕近代哲学开创的建立于唯我论视角下的狭隘的理性原则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的失败引发了道德危机。作为应对,胡塞尔开启了“主体间性”的研究视域,后经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等的努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们分别将“主体间性”禁锢在思维、体验和关于如何有效地对话与协商的知识中,从而不能在客观世界中现实化。现实实践中,只有回答了“跨主体性何以可能”的问题,才能回答“主体间性如何现实化”的问题。从“畏死的恐惧”理论出发,我们发现只有当个体具备了“跨主体性的能力”(包括独立能力、通达能力、公共能力和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个体的“跨主体性”和以之为前提的“主体间性”才可能现实化。显然,对“跨主体性何以现实化”这一新的问题式所开拓的新领域的有效探讨,是回答“道德何以现实化”“协商民主何以现实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现实化”等的基础与前提,它却被思想家们普遍遗漏了。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1.02.005


PDF软件下载:①福昕PDF阅读器V9.2.1.37538专业版(71.5MB)   ②福昕PDF编辑器V10.0.230.36254(92.8MB)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