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之辩”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存决断

2018/9/28 18:29:00   字体:

王玉彬撰文《庄子“小大之辩”新探》指出,战国中后期的思想中,随着价值理念与思想元素的丰富,哲人们亟需通过删繁就简、正本清源的方式去简化所见所得、深化所思所想,“小大”与“辩”也便成了他们契入问题、厘清观念的一种基本方式。比如,惠施藉由对“小大”问题的逻辑推衍而抵至了理性思维的边界,并得出了“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等思辨命题;通过分疏“小体大体之辨”“义利之辨”“人禽之辨”“王霸之辨”,孟子高扬着“心”之价值、“义”之高贵、“人”之尊严与“王”之理念。那么,庄子的“小大之辩”是否也是一个与惠施大同小异的相对视角与认知命题?是否也做出了孟子式的“非此即彼”的价值抉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庄子的“小大之辩”非相对性的逻辑推衍,亦非绝对化的价值设定,而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存决断。在庄子那里,这种“自视”式的生存决断只能从本己的生命内部去理解,从存在论意义上去契入,才不会陷入相对性的逻辑陷阱与绝对化的价值樊篱,而能在对“自是而小”之域的警醒、对“白化而大”之道的抉择中开出自立自适、自新自化的“逍遥”之存在方式。


摘自《人文杂志》2018年第8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