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需珍视、扶持乡土民俗

2018/8/25 12:12:50   字体:

彭兆荣撰文《振兴乡土 回归民俗》指出,中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土民俗不啻为一个重要的进入路径。因为传统乡土社会和文化的基本表述不是其他,正是民俗。民俗不仅表现为日常活动和事像,也是不可替代的遗产类型。民俗包含最为基本和基层的人民智慧,历经漫长岁月而存续,涵化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民俗的根本属性表现为草根性。世界上只要还有人群共同体的存在,只要还在不同的地方、区域留下乡土社会的各种“草根”,民俗便永远不会消亡。同时,它也是“正统”“经典”的认知和知识源泉。中国的乡土民俗有一个特点:既俗且圣,这与西方民俗有着重要差异。当代的经济学家给出了一个警示:任何事物,同质性越高,安全系数越低,风险越大;相反,多样性越高,安全系数越高,风险就越小。按此规则,诸如“城镇化”(特别是那些从设计师工作室或模版生成的人造景),因为同质性高而成为危险产品;而择取乡土滋养的,具有多样性基因的民间智慧,民俗类型;具有活态生命的民俗类型,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概而言之,作为“活态遗产”的乡土民俗,其本身具备着草根性——既强大又脆弱。全球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需格外珍视、扶持之。


摘自《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 2024 《学术界》杂志社 保留所有版权   皖ICP备2020016010号